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構成人體自癒能力的組織是什麼【轉貼】

構成人體自癒能力的組織是什麼

  包括人體在內的諸多生命體,都存在一個與生俱來、自發作用的自癒系統,使其得以維持健康狀態,免於在來自外界的物理、化學、微生物等侵害中喪失生命力。自癒系統發揮作用的能力就表現為自癒力。
           
什麼是自癒力:                                  

  自癒力就是生物依靠自身的內在生命力,修復肢體缺損和擺脫疾病與亞健康狀態的一種依靠遺傳獲得的維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自癒力的屬性:

自癒力相對於他癒力而存在,包含三個核心屬性:遺傳性、非依賴性、可變性。

遺傳性一切生物的自癒力都包含在遺傳信息當中,通過遺傳來獲得;

非依賴性自癒力發生作用的時候,除維持生命的起碼要素外,生物可以不依賴其他任何外在的條件;

可變性自癒力的強弱受生物自身生命指徵強弱的直接影響,同時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以及生命體與環境物質交換狀況的影響,可以向正反兩個方向變化。

自癒力的理解:  

  病毒產生抗藥性,在抗生素的輪番攻擊當中存活下來,是最低水平自癒力的典型表現;人類通過顯著增強幹細胞功能,進而依靠來自自身的殺滅腫瘤細胞能力實現康復,是高水平自癒力的典型表現……

  對於人類而言,自癒力來自於人體的自癒系統,它的內涵中除了通常所說的針對致病微生物的免疫能力外,還有排異能力、修復能力(癒合和再生能力)、內分泌調節能力、應激能力,具體包含了斷裂骨骼的接續、粘膜的自行修復或再生、皮膚和肌肉以及軟組織癒合、通過免疫系統殺滅腫瘤和侵入人體的微生物、通過減食和停止進食的方式恢復消化道機能、通過發熱的物理方式輔助殺滅致病微生物等等諸多的與生俱來的能力,嘔吐、腹瀉和咳嗽等也是自癒力發揮作用的表現形式,傳統中醫稱自癒力為「真氣」、「元氣」、「正氣」、「腎氣」、「陽氣」等等,稱致病力為「邪氣」、「陰氣」、「瘴氣」等等,認為「邪不壓正」、「正氣充盈,百病不侵」,就是這個道理。

在後天條件下,人類可以通過調節生存環境、實現飲食的生理平衡、適當運動以及接受低於致病量的微生物刺激獲得免疫力、激活骨髓造血干細胞等辦法來鞏固和提高自癒力。

現代人普遍工作和生活在壓力巨大的環境裡,思想焦慮、肢體疲勞,膳食結構不合理,不斷受到噪音、輻射、空氣污染以及飲食污染的侵害,再加上吸煙、酗酒和不當用藥等因素,經常處於亞健康狀態,患病機率越來越高,罹患惡性疾病的人數節節攀升,鞏固和提高自癒力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嚴重問題。

影響自癒力自然發揮作用的五個要素

1.組織細胞中毒

20世紀初俄國著名免疫學家、1908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Ilya Ilyich Mechnikovl教授經過長期研究發現,人體許多傳染性疾病不單是細菌和病毒入侵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由於人體內的毒素破壞了人的免疫系統,使得人體免疫力下降而導致人體感染生病,所以Mechnikovl認為健康第一要務就是及時排出人體腸道、血液、淋巴、皮膚等系統中的毒素,這樣才能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和各系統臟器的功能,防止各種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人體主要的排毒通道有腸道、尿道、氣道、皮膚汗腺等。大多數人的問題是大便不暢通,宿便沒清掉,皮膚不出汗,飲水少小便少,加上不良生活方式和嚴重的飲食污染、環境污染,使得人體腸道、血液、淋巴、皮膚等各系統各臟器中的毒素遠高於人體能夠承受和清除的能力和範圍,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各種癌症、糖尿病、痛風、皮膚病、類風濕關節炎等發病率越來越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對現代人來說,掌握和運用有效的人體排毒方法對保證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2.組織細胞缺氧

由於空氣污染,特別是室內空氣污染和不暢通,諸如居室、辦公室、商場、地鐵等環境,空氣中的氧含量低於正常21%,而多數人一天有90%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加之現代人的心肺功能都較弱,使人體的組織細胞經常缺氧。

德國著名醫學家、1931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Otto Heinrich Warburg教授發現,當人體組織細胞中的氧含量低於正常值的65%時,缺氧的組織細胞就容易癌變,從而創立了缺氧致病(癌)學。

人體所需要能量的70%左右是由糖提供的。在氧供應不充足的情況下,葡萄糖經無氧糖酵解,分解為乳酸和ATP(即三磷酸腺甘),ATP是人體貯存和釋放能量的物質。1個克分子的葡萄糖,經過無氧糖酵解,在生成乳酸的同時,可合成2個分子ATP,共釋放能量為52千卡熱能,但是,在供氧充足的情況下,1個克分子的葡萄糖,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同時,可合成38個分子ATP,共釋放能量為686千卡熱能。同樣是1個克分子葡萄糖,在有氧氧化條件下產生的能量是無氧糖酵解生成能量的19倍,差異相當大。因為在無氧條件下,葡萄糖沒有得到徹底的氧化分解,其碳氫鍵尚未完全打開,所蘊藏的能量僅釋放出1/19。

由上述事實可見,只有進行糖的有氧氧化,才能為人體提供大量的能量,以滿足肌肉的收縮、神經興奮的傳導、各種腺體的分泌、體溫的維持和細胞的生長、分裂等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如果葡萄糖(或者其他營養物質,如脂肪、蛋白質等)有氧氧化過程中供氧不足,上述生理活動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必然會出現人體各系統和器官功能障礙,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例如,當人體內葡萄糖的氧化分解發生故障時,血糖濃度升高,血糖、尿糖濃度超過正常值,就會發生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疾病。

3.細胞營養不均

美國著名營養學家、兩次諾貝爾獎獲得者Linus Pauling研究發現,當正常細胞經常缺乏一定的營養素時,就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如蛋白質經常攝入不足導致免疫力下降,使人容易感冒和得癌症;缺乏多不飽和脂肪酸容易產生心腦血管疾病;缺乏維生素A會產生干眼病;缺鈣會得骨質疏鬆,等等。所以Linus Pauling創立了正分子醫學(也稱為細胞分子矯正學),該理論認為:當病變的細胞能獲取到各種均衡的營養素時,病變的細胞便可逐步恢復正常。而現代營養學的原理也說明,組織細胞的正常新陳代謝除了需要充分的氧氣以外,還需要均衡的人體七大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和水。

現實情況是很多人不懂得科學飲食和合理營養補充。保守一點說,許多慢性病的發生發展50%與飲食結構和飲食方式的不合理有關。所以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指出:中國人需要一場飲食革命。

4.組織細胞缺水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組織細胞的一切新陳代謝都離不開水,組織細胞經常缺水,就會使組織細胞不能獲得充分的營養和及時排出細胞代謝廢物和毒素,從而導致組織細胞病因引起的各種疾病。所以中國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理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水是百藥之王。」

正常人體每天需要2000ml的飲水量,而現在許多人一天的飲水量不足1000ml,甚至更少。所以養成好的飲水習慣是人體健康的重要保證。

5.微循環不暢通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微循環不暢通導致局部組織細胞缺氧、缺水、缺營養,代謝產物和毒素不能及時排除,使組織細胞病變而產生各種慢性病。微循環不暢通的原因主要有高血糖、高血脂等引起血粘度高、心臟功能下降、微血管病變;另外缺乏運動、飲水量不足等,如糖尿病高血糖引起腎小球微血管病變而導致腎小球病變產生蛋白尿,最後是腎功能衰竭。中醫所謂「通則不痛,不通則痛」也表述了微循環原理。

文章來源~百度文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